教学是艺术,而艺术的精髓在美。美的艺术,使人感到舒适、愉悦、振奋,而美的教学,除了授人以知识、能力、智慧之外,也应伴之以相同的艺术效果。
常常听到学生们下课走出课堂,心满意足地赞叹道:“这堂课听得真带劲!”
我以为,这正是教师教学艺术中的美在起作用。
美的教学,大致体现在以下两点上:一是创造境界之美,一是传授的姿态之美。
所谓创造境界之美,是指教学中的再创造。理所当然,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,在于传授先进的思想、知识和培养能力。然而,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却不止于“传授”。他们总是能在和别人一样的教材、一样的课文、一样的教参辅助下,有所创造、有所突破,给学生以高人一等的启迪与激励。
我曾经听过一位语文教师讲一篇关于“县委书记的好榜样”焦裕禄事迹的课文。当分析焦裕禄要求组织将自己的遗体埋在沙丘上,“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,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”的典型语言时,他问道:“这是什么精神?”学生们齐声回答:“是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的精神!”
其实,这恰恰是教学参考资料上的“正确答案”。但,这位教师却没有立即肯定,而是从“已”之词义着手加以分析,然后颇具神秘色彩地启发,再总结说:“‘死而后已’,但这还不够,县委书记的好榜样———焦裕禄,他不只是这样,他是鞠躬尽瘁,死而‘不’已,是恭恭敬敬为人民竭尽劳苦,至死仍不完结啊!”
听到这里,全体学生的情绪为之一振!
的确,这位老师道出了学生从其他教师,甚至教参中寻找不到的更加合理的、恰切的,更高一筹的论理、评价与启迪。而这,正是这位教师本人的再创造,是教学中创造境界美的生动体现。
美的教学,还表现在传授时的姿态之美,表现在教师那一招一式、一个细节动作上,一个必要的形象模拟,以及一切教学中所具备的技能技巧上。特级教师于漪这样回忆自己几十年前的一位老师的教学:“他是个年轻的男教师,文质彬彬,戴着眼镜。他教《故乡》时,那诗情画意的描绘,使我终生难忘。……老师用生动的语言,描绘了夏夜瓜地的美景,在我的脑海里,留下了鲜明的图画,但讲到中年后的闰土时,他的声音低沉了,讲得那么感伤……眼眶里噙着泪水。此时此刻,我对教师的崇敬感情油然而生。他的语言是那么生动,那么深深地震动着我的灵魂。我想,将来长大了,能当个老师那该多好啊……”
美的传授与美的内容相谐,美的情感与美的姿态相应,产生了美的效果:亲切、感人、清新、舒适。学生的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与激发;学生的思想、情操、精神境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与升华。
这,就是美啊,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中的传授之美。
境界之美、姿态之美——这诚然是我们教学中需要的。但,它不会一蹴而就,而是要靠长期教学的实践、揣摩而逐渐形成的。